


从专注力问题看学习困扰
逻辑思考、阅读书写、专注力、耐心、情绪的困扰症状,可能引起孩子学习的障碍,然而,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,则可能引发「读写障碍」、「专注力不足过动症」、「妥瑞氏症」或「亚斯伯格症」。从认知脑科学的领域来看,这些学习困扰的根源,本来在脑中占极低的百分比存在着,但一旦忽略其严重性,就可能影响大脑的认知,造成学习障碍,甚至影响性格发展。从小利用训练大脑的方式,普遍能将已经存在脑中,甚至没有发觉的坏因子,重新塑形,及时导正,对于往后的思考模式、情绪认知都有很深远的影响。
专注力不足的间接影响
► 对于新事物感到兴趣缺缺,不愿意尝试
► 思绪跳跃,无法集中在同一个主题上
► 常常逃避复杂的问题
► 面对需要费心思考的问题,常常拖拖拉拉
► 没有时间观念,做事懒散
► 常常没意见,对事情感到无所谓
► 情绪起伏大,不自觉发起脾气
专注力不足
► 无法独立完成任务,容易分心
► 常常忘东忘西,找不到东西
► 容易被干扰,思绪分散
► 粗心大意,无法注意细节
► 思考不清晰,组织能力差
学习上表现
► 阅读困难,容易跳行漏字
► 排斥很多文字的书籍,偏爱看图
► 抄写黑板感到困难,字迹歪扭,容易写错别字
► 背诵单字或课文缓慢,容易忘记
► 解数学题目常看不懂题目,不愿意花时间理解
口语表达上
► 常常听不懂别人说话,无法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
► 常说错话,或是硬塞话讲
► 难理解双关语或是对别人说的话理解错误
► 无法等待别人说完话,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
► 写作文能力差,无法将心中想表达的字句有条理的表现
根据统计,有90%中小学教师表示, 现在的孩童注意力不超过15分钟
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,学龄期的专注力不足过动症(ADHD)盛行率约5~7%;以全国教育阶段约有500万学生数初估,保守估计,至少有25万学子为ADHD所困扰,也就是每一个班级平均有2~3名过动儿。学龄期儿童的男女比率大约9比1,到青春期的比率约为2~3比1。
动作行为表现
► 走路常常碰撞,打翻东西
► 姿势不良,平衡感不佳
► 无法从事细小的工作,手指不协调
► 不擅长体育活动,投接球困难
► 控制能力差,手脑不协调
冲动与过动表现
► 胡乱叫喊,动不停
► 不会控制力道
► 没有耐心,无法等待
► 一兴奋起来就无法停止
► 无法安静的坐着,跑来跑去
情绪与人际上
► 常常感到挫折,不被了解
► 无法适时回应别人的谈话,感到自卑
► 宁愿一个人,也不愿意面对与别人相处的时间
► 情绪不稳定,常常觉得不被认同
► 讲话容易重复字句,情绪难控制
